節錄:2020.04.20 | hket 香港經濟日報

agile_1024

內容:

源於矽谷軟件開發的敏捷管理(Agile)逐漸為國際間不同行業的領先企業所應用,用於企業創新、產品開發、人力資源管理甚至及組織架構,而成為了提升效率和產品創新的流行詞。流行歸流行,Agile到底如何為企業創造實際優勢?筆者嘗試以金融服務業為例子,剖析Agile的好處。

 

靈活適應市場變化 緊貼消費者需求

 

能夠確保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趕上市場節奏,甚至有能力去預測消費者的需求,無疑是金融服務業成功的關鍵。如下圖,傳統的瀑布式項目管理(Waterfall Project Management)強調完整、順序的開發流程。然而,整個過程需時冗長,產品推出時往往已錯過了捕捉消費者需求的黃金時機。

 

相反,Agile把整個流程切割成不同的迭代(Iteration),逐步推出市場。由於每個Iteration周期較短,企業能即時檢討產品,繼而優化功能,來配合消費者的需求。

▲ 瀑布式項目管理和敏捷管理

 

以近年炙手可熱的PayMe為例,應用程式最初推出的時候,只允許信用卡增值、P2P(Peer-to-Peer,個人對個人)轉賬以及簡單的存款功能。作為首個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,最簡可行產品),它並不完美。

 

可是自2017年2月推出以來的3年間,PayMe透過Iteration不斷地調整和優化,例如加入了「追數」、「發紅包」、以WhatsApp手機號碼綁定使用者、直接以掃描二維碼進行轉賬等功能。最近,PayMe更延伸至P2M(Peer-to-Merchant,個人對商戶),容許網購付款及中小企業之間的小額付款。PayMe迅速地回應市場反應,很快就成功地穩固香港電子錢包的地位。  

 

由於MVP的開發周期較短,企業能夠短時間內推出產品,搶佔市場「頭啖湯」,抓緊先行者優勢。PayMe不用半年,已成功達到100萬用戶,成爲香港年輕一代首選的P2P轉賬App。

 

在PayMe出台一年多以後,才有同樣以免手續費的簡便轉賬為賣點的應用程式出現。初推時,它們在功能上的確不下於PayMe。例如打破過往不同銀行之間的直接轉賬限制,並且支援其他的電子錢包,如WeChat Pay和Alipay。

 

可是,PayMe經已在市場上經歷了超過一年半的洗禮,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早已紮根(事實是這個「空隙」PayMe也於一年內移除了),與朋友出街食完飯「我稍後PayMe你!」已成為習慣。

 

拋棄由上而下管理 強調團隊互動和自我管理(Self-organizing)

 

埃森哲一項名爲「金融服務業企業敏捷性」(Enterprise Agility in Financial Services)的調查發現,對比一般金融服務企業,善於掌握Agile管理的企業財務業績表現明顯較佳,從2007年到2017年間的扣除利息和税金前收益(EBITDA)增長高達10%。當中關鍵要素正正在於員工的適應力及效率。

 

Agile賦權予團隊自我管理和決策,主張由下而上主導的管理思維,給予團隊更大自由度的同時,也容易培養出End-to-end Ownership(「主人翁意志」),從而得到更大的工作動力和滿足感。這正正配合新一代Millennial(千禧世代)的工作態度──以工作目標為先,繼而產生動力,提升效率。

 

有見及此,本港不少企業開始逐步改變固有管理模式,應用Agile的方法組織其團隊。例如,近年我們與一家跨國保險公司在香港、日本、新加坡以及菲律賓合作,為1,000多員工提供有關培訓,在30多項目中應用嶄新的管理模式,以提倡創新的企業文化,改善工作效率。

 

縱觀以上優勢,企業若能夠好好掌握Agile,就有助其適應市場變遷,改進產品以迎合消費者喜好,抓緊關鍵時機,並且有效管理人才,鼓勵創新以及提升效率。